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意见》明确,要推动数据高效便利安全流动,建立完整数据要素市场规则,提升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水平。要构建高效畅通开放通道,提升航运服务水平,强化陆运空运辐射能力。允许以保税物流方式开展不同税号的高、低硫燃料油混兑调和业务。允许液化天然气作为国际航行船舶燃料享受保税政策。要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有序扩大金融开放。扩大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支持合乎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推进以境内期货特定品种为主的期货市场开放,扩大特定品种范围,探索境内期货产品结算价授权等多元化开放路径。要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培育使用机制,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
2、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人民银行牵头制定了钢铁、煤电、建材、农业4个重点行业转型金融标准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我们还制定了使用说明,对转型主体的认定条件予以明确,以有效满足传统高碳领域在低碳转型过程中合理必要的资金需求。还透露,第二批航运、化工等7个行业转型金融标准研制工作正在进行。
3、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外汇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逐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其中指出,完善公司集团全球资金管理体系。优化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管理政策,便利主办企业代境外成员单位开展资金集中收付业务。优化完善上海自贸试验区全功能资金池跨境资金调拨。鼓励银行逐步实现资金跨境支付自动化处理,延长对重点公司集团跨境资金池等业务的服务时间,实现全球资金实时调拨。支持浦东新区率先制定有利于公司集团财资中心集聚的财政、人才等扶持政策,提升企业集团财资中心等总部经济能级,鼓励其他区复制推广和完善配套政策。鼓励企业集团在沪设立资金池,实现全球资金便捷、高效的在岸集中管理和使用。支持银行结合企业经营规模、业务需求等提供相适配的资金池服务。
4、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外汇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逐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其中指出,拓展境内外双向融资渠道。支持具备条件的银行参照国际惯例,探索研究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为“走出去”公司可以提供非居民并购贷款服务,贷款金额不高于并购交易价款80%,贷款期限不超过10年。支持银行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根据商业合理原则,通过“境外直贷”“内保外贷”“外保内贷”等形式满足跨国公司境内外成员单位的融资需求。支持公司集团财务公司开展“外保内贷”业务,归集境外成员单位资金并为其提供融资支持,便利企业集团境内外成员单位统筹开展境内外融资,降低融资成本。完善“玉兰债”发展监管制度,进一步丰富代理付息兑付、公司行为处理等增值服务。
5、中国央行将一年期和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分别维持在3.1%和3.6%不变。
6、国家能源局发布1-3月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9.5亿千瓦,同比增长43.4%;风电装机容量5.4亿千瓦,同比增长17.2%。1-3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769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81小时;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1322亿元,同比下降2.5%;电网工程完成投资956亿元,同比增长24.8%。
7、国家能源局启动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旨在推动传统煤电向“清洁降碳、安全可靠、高效调节、智能运行”方向转型。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杜忠明在专项行动工作部署会上进行政策解读说明。针对现役机组,在实施“三改联动”基础上进一步改造升级。在清洁降碳方面,鼓励实施低碳化改造。在安全可靠方面,要求保供期申报出力达标率不低于98%和非计划停运次数不高于0.3次/台年。在高效调节方面,要求根据不同煤种区分调峰深度要求,提出要求低负荷供电煤耗增幅控制在25%以内,鼓励机组提升一次调频性能、进行启停调峰改造。在智能运行方面,鼓励提高智能控制、智能运维和智能决策能力。
近日,广西钢铁3800mm宽厚板生产线完成首批船板订单生产及交付,标志着该产线正式挺进船板市场,为柳钢集团拓展高端产品领域注入新动能。首批订单包括CCS A及CCS AH36两种船板牌号,总量超1400吨,规格涵盖厚度8~22.5mm,宽度2000~3000mm,基本覆盖市场主流需求。
据《印度时报》报道,安赛乐米塔尔新日铁印度公司(AMNS India)近日宣布一项战略级扩产计划:未来十年将投资300亿美元(约合2.6万亿卢比),将其钢铁产能提升至4000万吨/年,较现有960万吨/年增长逾三倍。此举旨在深度绑定印度工业化进程,抢占市场增长红利。公司高层指出,印度人均钢铁消费量仅94公斤/年,明显低于中国(630-670公斤)、日本(440-460公斤)和韩国(900-1000公斤)水平。随着政府加速推进2047“发达印度(Viksit Bharat)”战略,基础设施建设和汽车产业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将驱动钢铁终端消费需求爆发。该公司计划于本财年内投入6000亿卢比,到2026财年末将产能提升至1560万吨。